情感冷暴力养育出精神孤儿,真的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发表时间:2021-09-22 09:20 心理学博士王铮在视频中,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经历。 小时候,妈妈只要心情不好,或者对他不满意,就喜欢把她自己关在房间里。 拒绝沟通和对话,假装听不到他问问题。 得不到回应的孩子 纪录片《宝宝的第一年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。 为了研究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大脑的影响,科学家特地找了20个新生儿的家庭。 孩子一出生,先接受大脑扫描。
父母的忽视 是对孩子的精神凌迟 一位12岁男孩,曾在社交平台哭诉他的痛苦经历。 从记事起,父母对他就是冷冰冰,不跟他说笑,更不会跟他互动。 有时候在家,他主动分享学校的生活,父母大多数的情况是看自己的手机。 难得跟父母出去逛商场,他看到新奇的东西会大声“哇”,但父母鲜少会停下来,关心他的新发现。 没人懂他,也没人和他交流,这种“假性亲密家庭”,让他痛苦不堪。 表面上看,他有父母,也有自己的家。 可父母的忽视和冷漠,却把他逼成了“精神孤儿”。 父母的不理不睬,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精神虐待。 就像是一把很钝的刀,在身上不停地划,不流血,但痛感却很真实。 纪录片《镜子》中,一位妈妈发出求助:
听上去,这位妈妈很可怜,儿子很可怕。 可当心理咨询师走进这个家庭后,才发现,儿子的性格,是父母造成的。 这位妈妈和丈夫从不理解儿子的感受,也很少主动回应儿子提出的要求。 儿子想找她谈心,她不耐烦,要么说自己忙,要么说自己很累需要休息。 儿子肚子饿想让她帮忙煮个面,她嫌麻烦,不愿下床。 而爸爸也是,像旁观者一样,从不主动和儿子沟通。 长期被父母冷落,儿子性格越来越古怪。他开始封闭自己,无法和外界有正常的交流。 脾气也愈发暴躁,习惯用暴力的形式刷存在感,解决问题。 樊登老师说:“一个孩子的终生噩梦,就是妈妈不理他,爸爸不要他。”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,而是遗忘和忽略。 那些看似无形无害的“忽视”,成了许多孩子一辈子都无法解开的“症结”。 父母的冷暴力 如果长期看不到孩子内心的需求,甚至习惯用沉默当武器,简单粗暴地处理孩子的情绪和问题,这将会是孩子一辈子的伤。 演员倪虹洁曾在节目中分享父母的“回避式教育”。
父母的回应,足以滋养孩子一生 心理学博士海姆·G·吉诺特博士在《孩子,把你的手给我》中,讲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育儿博主王人平说,对一个孩子而言,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确信自己随时有被爱的把握。 没有什么事情,比回应孩子更能传递“爱”了。 父母眼里有孩子,孩子的人生才有光。 时刻站在孩子的角度,以他的心为心,用他的眼睛看世界,感知他的经历,清楚他的需求。 读懂孩子的情绪,并及时回应,是每一位父母维系与孩子亲密关系的必经途径。 |